精选曾国藩家训原文朗读(文案78句)
曾国藩家训原文
1、曾国藩家训原文
(1)、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2)、在一次训练中,岳云违章操练。骑马下坡,本应放慢速度,他却疾驰下坡,由于坡陡路滑,连人带马翻进沟里。岳飞见了怒气冲冲训斥道:“若是同敌人作战,你这样岂不坏了大事!”说完,不顾众将的劝阻,坚持军法从事,打了岳云100军棍。此举使全军上下皆受震动,将士们训练更加刻苦认真了。
(3)、一宜勤读;礼仪勿疏狂,逊让敦慕邻,又须规以四宜,绝戒骄傲情,妄救无益,行路当随后行,游则共方;兄弟不和,衣则传服朱子家训弟子规曾国藩家训颜氏家训孟子,留钱做什么,开口就要尊称;不惜元气。饮食先让长者;兄弟互相助,留钱做什么:一戒是(晚)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慈悲无边境,前襟后裾,处下思恭:孝道当竭力;三宜爱众:入则孝顺父母:不孝父母:兄弟者。长上有问必答,博爱惜生灵,成家种善根,风水无益;四戒骄傲;心高气傲。勤读圣贤书,服药无益,聪明无益,虽有悖乱之人;谦恭尚廉洁;子孙不如我,各子其子;
(4)、第二部分:学问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缺一不可(1)
(5)、凡事皆有至浅至深之道,不可须臾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其目曰: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古人格言仅多,要之每事有第一义,必不可不竭力为之者。得之如探骊得珠,失之如舍本根图枝叶。古人格言虽多,亦在乎吾人之慎择而己矣!
(6)、第一部分:养心修身课程——十二条课程终日惕厉(1)
(7)、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8)、第一部分:养心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2)
(9)、曾国藩的待人接物一直为后世津津乐道,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福气,和这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息息相关。其中有三种行为,会折损你的福气。
(10)、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11)、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最恶的是不给别人做好人的机会,最有德的是给含冤的人洗清罪名。
(12)、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13)、0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14)、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尖酸刻薄、爱说寒碜人的话只能图一时之快,被你讥讽之人可能会终生对你不满,你很可能会因此而结下一个仇敌。
(15)、曾国藩不仅注重自我反省,而且特别注重听取朋友的意见,从他们的建议和评价中获得自己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
(16)、“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17)、住在日观,听见天鸡鸣叫。万籁俱寂,只闻观中的钟声。身后是毒蛇,身前是猛虎,但只要神定心泰,谁敢欺侮我?难道不是它们避人?好比面对三军,我的思虑专不会因为他们的纷扰而动摇。半辈子心意驰突,还未曾自己作过主,现在已经老了,难道能让心情纷乱地度过一生?
(18)、曾国藩的家训散见于他的家书中。曾国藩家训词约义丰,包罗甚广,不少人将其称之为千古第一家训。
(19)、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20)、佛教中过去、现在与未来之事,是可信而且有应验的,因此,我家世代都要一心向佛,对其不要轻佻怠慢。佛教的精妙之处,已完全体现在佛经中了,在此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但我担心你们尚未牢记在心,便再简略地重复一下,以作为对你们的劝告和教导。推究四尘五荫、剖析有形之物;六舟三驾,运载众生各种戒行归空,各样法门入善。辩才智慧,难道只有七经、诸子百家广博吗?很明显是尧、舜、周公、孔子所不能比的。内、外两教,原是一体,逐渐积久而成为不同的教派,深浅也不相同。佛典初始的禁要,设有五种禁戒;儒家经典的仁、义、礼、智、信,都和它们相符合。仁是不杀的禁戒,义是不盗的禁戒,礼是不邪的禁戒,智是不酒的禁戒,信是不妄的禁戒。至于像田猎军旅、宴享刑罚,顺随民众的本性,不能仓促废除,据此制定出它的节限,使它不超过限度。归依周公、孔子而背离释宗,是多么迷误啊。
2、曾国藩家训原文朗读
(1)、天地定位后,万物化育。鼎足而配,称为天地人三才,并最终诞生了你的生命你内心不端庄,残生害性。哪个人可以对他傲慢?哪件事可以随意放松处置?处事放松的人会一事无成,对人傲慢的人别人也会对你傲慢,他人即使不加拒绝,也会助长你的骄气。人们最终会看不起你,这就是昭昭天罚。
(2)、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才,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哉!其难之欤!作五箴以自创云:
(3)、《诫子书》是诸葛亮为告诫儿子要成为有高风亮节、真才实学、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而写的一篇短文。文中将德育和智育看成相互联系的统一体,提出:不修养品德,就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远大的志向,就不能勤奋治学;不勤奋学习,就没有出色才干。反之,追求安乐,涣散意志,随着年华的流逝,没有什么才能,碌碌无为悔恨也来不及了:
(4)、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润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
(5)、尽管郦波很早就阅读《曾国藩家训》,且常读常新,多有收获,但这次在百家讲坛评说曾国藩家训,最根本的动力是对教育现状的某种忧虑。
(6)、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事以急败,思因缓得。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7)、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8)、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9)、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0)、1127年,赵明诚在赴任途中病死。李清照埋葬了自己的丈夫,按着丈夫的遗嘱保护着宝贵的文物图书。她辗转几千里,历尽艰难险阻,但仍然保存着部分珍贵文物。最后编成《金石录》,并写了后序,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丈夫。
(11)、郦波曾试图讲颜之推家训,但对于大众来说,颜之推显然不如曾国藩影响大。平常治学养成的习惯,就是做任何课题之前,尽可能地收集研究对象所有的相关内容,这次讲曾国藩,郦波更是集思广议。历史上关于曾国藩的争议很大,学术界认可曾国藩,认为他挽救了儒家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是汉文化的核心,冯友兰认为曾国藩是挽救了汉文化,是大功臣,可是他另一个身份是汉奸,帮助晚清镇压太平天国。章太炎最恨曾国藩,认为曾国藩是奴才。梁启超编过《曾国藩嘉言钞》,蔡锷编过《曾胡治兵语录》,蒋介石则把《曾能治兵语录》作为黄浦军校教材。1945年,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曾经把《曾胡治兵语录》出成白话解。郦波说,当时的国共两党都拿曾国藩家训中的思想精华作为治兵方法或作为教材。可见这一最受争议的人物,曾国藩家训却最得到一致认可。
(12)、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13)、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14)、假如我(指曾国藩)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对老百姓讲究仁爱对事物加倍爱惜,那么就是违背甚至抛弃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义。
(15)、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意。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16)、人假如没有可以愧疚的事,面对天地便神色泰然,这样的心情是愉快平和的,这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药方,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17)、牛弘外出回家后,他的妻子向他诉说道:“叔叔喝醉了酒耍酒疯,将牛射死了。”牛弘听了,什么也没问,只是说将牛肉做成肉脯算了。他妻子做完肉脯之后又提杀牛一事,牛弘却说:“剩下的做汤。”过一会儿他妻子又唠叨杀牛的事。这时牛弘才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一点没有生气的样子,脸色像平时一样温和,甚至连头也没抬,继续看他的书。
(18)、学问,以每日增长新知而不忘记为关键;文章,以多读书多懂道理为关键。
(19)、天地定位后,万物化育。鼎足而配,称为天地人三才,并最终诞生了你的生命。你内心不端庄,残生害性。哪个人可以对他傲慢?哪件事可以随意放松处置?处事放松的人会一事无成,对人傲慢的人别人也会对你傲慢,他人即使不加拒绝,也会助长你的骄气。人们最终会看不起你,这就是昭昭天罚。
(20)、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
3、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译文
(1)、月无忘所能——每个月写作几首诗文,以检验自己获得了多少道理,积养的正气是否旺盛,但如果沉溺于这些东西,也最容易让人丧失斗志。
(2)、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3)、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4)、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5)、郦波说,近年来,家教图书受到读者重视,诸如《哈佛女孩》等畅销书动辄销售上百万册,但是鲜有类似的成功案例,就是因为“哈佛女孩”只是个案,并没有在教育规律上进行把握总结,也没有建立在系统的文化基础上,不见得适合所有孩子。而《曾国潘家训》在传统文化上有深厚的传承和积淀,既是个案,又有普适性。
(6)、第一部分:养心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1)
(7)、学问之事,以日知月无亡为吃紧语;文章之事,以读书多积理富为要。
(8)、朱元璋做皇帝后,经常回忆起早年艰难岁月的经历,把马皇后“比之芜蒌豆粥,滹沱麦饭,每对群臣述后贤同于唐长孙皇后”。史家称明代“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这和马皇后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
(9)、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别号易安居士。其父是当时著名学者李格非,其母王氏亦甚有才情,所以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的词作感情真挚,语言雅隽,善于使用白描手法,为文俏奇,情调低回缠绵,有许多传世之作。
(10)、余衰年多病,目疾日深,万难挽回。汝及诸侄辈,身体强壮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象;必使人悦神钦,而后有骈集之祥。今书此四条,老年用自敬惕,以补昔岁之衍,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条相课,每月终以此四条相稽。仍寄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11)、硬:刚正不阿,铁骨正之;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12)、因此一年以后,当他再次出山时,他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也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乎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曾国藩从宦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惯尝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不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怨尤,丛讥取戾”。
(13)、惟骨肉之情愈挚,则望之愈殷,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度日如年,居室如圆墙,望好音如万金之获,闻谣言如风声鹤唳;又加以堂上之悬思,重以严寒之逼人,其不能出怨言以相挂者,情之至也!然为兄者,观此二字,则虽典谅其情,亦不能不责之,非责其情,责其字句,不检点耳,何芥蒂之有哉?
(14)、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之灵枢·天年》1-13全集
(15)、语言学家俞樾在《曾涤生相侯六十寿序》等文中极力推崇曾国藩,但他的弟子章太炎则一反老师之所为,在《检论》中极力贬斥曾国藩,说:“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亟功名善变人也。始在翰林,艳举声律书法以歆诸弟;稍游诸公名卿间,而慕声誉,沾沾以文辞蔽道真;金陵之举,功成于历试,亦有群率张其羽翮,非深根宁极,举而措之为事业也。”“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孙中山在《〈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更明确地说曾国藩是“不明春秋大义”的“汉不肖子孙”。自《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刊出后,曾国藩更声名扫地。文章认为,“曾国藩那一套反革命本领,只能暂时摧残太平天国一类的初期的幼稚的革命,想搬运来以破坏久经锻炼的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就决无成功的可能了”。
(16)、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郭暧时常与公主口角,公主也不甘示弱。郭暧说:“你仗着父亲是天子,我还不爱当那个天子呢。”公主听了大怒,赶紧乘车回宫告诉代宗去了。
(17)、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18)、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19)、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徇人。
(20)、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
4、曾国藩家训原文及解说
(1)、“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吾不如先君远矣!汝等复不如吾。咨度弘伟,恐汝兄弟未之能也;奇异独达,察汝等将无分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若言行无信,身受大谤,自人刑论,岂复惜汝?耻之祖考思乃父言,纂父教,各讽诵之。”
(2)、朱元璋始终对马皇后充满深情,念念不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后与马皇后合葬在南京孝陵。
(3)、在曾国藩上谢恩折后仅4天,即八月二十三日(10月14日)湘军登上了武昌城头,太平军守城将领黄再兴、石凤魁于先天夜里已带领精壮仓惶逃往武昌下游的田家镇去了。此时,杨霈的军队尚在汉阳以北,但他抢先向朝廷报捷。咸丰帝看了他的奏报,批道:“曾国藩等攻剿武汉情形尚未奏到。塔齐布陆路官兵,此时谅已与曾国藩水陆合为一军,着俟杨霈抵省后,商榷挑选精兵,水陆进剿。朕日盼捷音之至也。”咸丰帝对当时情况不明,指令也模糊不清。待湘军攻占武昌十二天后,即九月初五日(10月26日)咸丰帝才看到曾国藩的《官军水陆大捷,武昌、汉阳两城同日克复折》,他兴奋之极,批道:“览奏欣慰。”并立即嘉奖攻克武昌、汉阳有功人员,其中“曾国藩着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在这以前,朝廷任命团练大员为巡抚,已有先例,这就是诏授楚勇头目江忠源为安徽巡抚。九月十二日(11月2日)咸丰帝又批道:“览奏感慰实深。获此大胜,殊非意料所及。朕将兢业自持,叩天速赦民劫也。”
(4)、在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孝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5)、第二部分:学问求学三耻——无穷受用来自有始有终
(6)、吾所望于诸弟者,不在科名之有无,第一则孝悌为瑞,其次则文章不朽。诸弟若果能自立,当务其大者远者,毋徒汲汲于进学也。
(7)、秦东魁《家庭生活》1~41合集《教孩子的学问》1~33合集
(8)、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可一味耽着,最易溺心丧志。
(9)、郦波生活中最大的爱好是上课,上课最大的内容则是生活。他深爱着三尺讲坛,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用音乐,用古诗。上课前,他会从一首诗讲起,遒劲潇洒的硬笔书法落在黑板上,繁体竖版的诗句很快将学生带入古典文学的意境中。从诗里破解疑问,这是郦波讲课的小技巧,他也乐于陶醉其中。他喜欢读经典,读得最多的老子、庄子、唐宋八大家,又很复古,学的是古典文学,爱的是京剧,又喜欢着长衫,吹洞箫,打打太极拳,写写汉字——他尚不敢称其为书法。他崇尚汉字,因为汉字就是汉文明,华夏文明之所以没有断裂,原因就在于汉字的凝聚力强大,支撑了汉文化的传承。
(10)、“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
(11)、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2)、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尖酸刻薄、爱说寒碜人的话只能图一时之快,被你讥讽之人可能会终生对你不满,你很可能会因此而结下一个仇敌。
(13)、庄重宁静则一天比一天强,安闲敬纵则越来越懒惰,都是自然的征兆验效。如果不论人多人少,事大事小,都以恭敬之心相待,不敢懈怠,那么身体的强健,还有什么令人怀疑的呢?
(14)、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15)、岳飞共有5个儿子。岳飞不仅治军严谨,令出必行,训练出一支使金兵闻风丧胆的岳家军,而且严于律子,对儿子从小要求就十分严格。
(16)、月无忘所能——每个月写作几首诗文,以检验自己获得了多少道理,积养的正气是否旺盛,但如果沉溺于这些东西,也最容易让人丧失斗志。
(17)、身处这个乱世中,银钱越少,越可以免去灾祸;花费越省,越可以养福。你们兄弟奉养母亲,除了劳、俭这两个字外,没有更好的安身办法,我每当遇到军事极危险时,常常把这两个字叮嘱一遍,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遗训。你可以告诉你的各位叔叔和你母亲,请他们不要忘记。
(18)、译文:知识分子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识见,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