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原耽推文(文案125句)
原耽里文笔极佳的句子
1、原耽可以写进作文里的神仙句子
(1)、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组合体。我所做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错误的,然而我不能够停止做出选择。----空灯流远
(2)、汪哲又一次牵起他的手,嘴唇贴着戒指,眼神投射过来,深不见底。这是我对你的忠诚——《少汪几句》
(3)、第《域外小说集》所收的作品,在风格上是配合周作人的小说观的。正因为这些作品都不大像小说,没有“结构”“波澜”,像散文随笔,所以周作人才会喜欢。由此,我们也可以再进一步确定,《域外小说集》的选材和翻译跟周作人的关系更密切,因为我们见不到鲁迅在这方面有相近的论述,相反,鲁迅后来的不少小说往往都是非常讲求结构性(如《药》)和故事性(如《阿Q正传》)的。
(4)、“周遭满身欢喜,我只顾着心疼。”——《山河表里》
(5)、(103)《读书杂拾》,收入《周作人文类编·希腊之余光》,第531页。
(6)、太阳的光芒远远胜过月亮,但太阳永远只能独自天马行空,而月亮却有星星相伴。世间万物中,其实太阳最寂寞。
(7)、原耽小说里的神仙句子作文,写作的技巧也非常重要,勤加练习才能写出好文章,经常写作文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要学会尝试多种写作方式,参考原耽小说里的神仙句子范文。一起来欣赏吧。原耽小说里的神仙句子少年心动是仲夏夜的荒原,割不完烧不尽。长风一吹,野草就连了天。
(8)、少年人的爱总是那么纯粹而热烈。任何事情都无法分开,总有一天能再次相遇、相遇。飞扬的少年最动人心,奔跑的时候像是穿过了光阴。
(9)、我以为,让我臣服的是你。到最后才发现,我们都臣服于爱。就像宇宙中偶然交汇的两颗星球,因为彼此的吸引改变了星轨,从此相互绕转,再不分离。直至宇宙洪荒,生命尽头,仍然不舍得对你说那一声再见。——《臣服》
(10)、亲爱的,我把自己放在你耳边,你会听到的吧。
(11)、“只要没有郑重其事的开始,就不需要刻意说一声结束。退路一直都给你留在那里,毫无阻拦和顾虑,没有谁会难堪,连台阶都不需要铺。这是冲动包裹下最理性的办法了。”——《某某》
(12)、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13)、(衔月楼诗话)之卅五 小时候作文就知道“做人要直,为文要曲”,“文似观山不喜平”这些道理了。但当时只知道这是一种写作方法而已,在后来的社会阅历中才逐步了解到,这个“曲”,其实还包含十分丰富的內容。可能这一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因为作为一个文化人,在社会上充其量只能是个附属的地位。处在清明年代,可能说话自由一点,如果碰上极权专制年代,弄不好随时都有掉脑袋,甚至家破人亡的可能。秦始皇焚书坑儒,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后来因封建馀孽根深蒂固,这种悲剧不断重演,令我们讲起这些惨史来仍然谈虎色变心有馀悸。所以,叶元章先生说:“诗多曲笔岂无因?”此类文笔在文学史和诗史中屡见不鲜。龚自珍有句云:“避席怕谈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陈寅恪说:“平生积学供埋骨,晚岁为诗欠砍头。”“著书只为颂红妆。”等,都是很值得玩味的句子。聂绀弩是最擅场此道的高手,他笔下充满幽默诙谐嘲谑的手法,如:“哀莫大于心不死。”“泪倩封神三眼流。”等等,都是绝妙佳句。因为很多作家诗人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良知,都想在有限的自由空间中讲点真话,故只能借助曲笔。聂绀弩的:“生事逼人何咄咄,牢骚发我但偷偷。”真是一句大实话。近年来偶然听到有人对聂翁亦有微词,说他的诗亦带有某种程度的“奴性”,我觉得这是对前辈的一种苛责。当然,像张志新、林昭一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英雄固然可贵,但是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来当英雄,大多数人还是尽量保留可贵的生命,但不愿丢失人格与良知。因为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简单了。所以,我很欣赏北鸟的一句诗:“在这没有英雄的时代,我宁愿做一个人!” (衔月楼诗话)之卅六 梅州籍的当代诗人,数量很多,因为我七九年开始就在《梅江文艺》工作,许多还成了忘年交,有的保持书信往来,他们的著作基本都有送我。对旧诗,现在闭上眼睛就能默诵的,却是为数不多。盖因为本人读书皆跟着感觉走,很少地域偏好。叶帅十八岁时在他的母校东山中学背后的大东岩有一首《幽岩题壁》的七绝,少年心事,挥斥方遒,看过后一直铭记在心:“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拔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后来从胡迎建兄所著《民国旧体诗词史稿》中得知,叶帅早年诗词受苏曼殊诗影响,但从后来出版的诗集中倒看不出多少苏诗痕迹,只是从一组早年诗作中依稀可见。他的《咏梅》:“心如铁石总温柔,玉骨姗姗几世修。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还有几首疑似爱情诗的七绝,也颇近曼殊风流倜傥的风格。原广东省文史馆馆长侯过,写过不少诗,有一首我印象颇深,是他到新疆时,在路边吃到家乡小食鸡蛋煮娘酒的。娘酒在酿造过程中初熟时鲜甜如蜜,因而又叫“酒娘”,又因梅州一带称鸡蛋为鸡春,所以他的诗写道:“一间小店向康庄,买得鸡春煮酒娘。不是寻常尝土产,爱他风味是家乡。”此诗以方言入诗,家乡人读起来分外亲切。杨奎章先生原为广州市文化局局长,后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他的书法也极佳,他送过我一幅自书诗条幅,诗中用的是化用鲁迅文句的一首七绝,巧妙而又典雅:“战士微瑕终战士,苍蝇完美究苍蝇。文章积毁能销骨,千古仍留纸上声。”现在读起来还为前辈的谆谆教诲所动容。(衔月楼诗话)之卅七 聂绀弩有一首题李锐《怀念十篇》的诗我十分喜欢:“多文为富更多情,心上英雄纸上兵。是泪是花还是血,频揩老眼不分明。”对李锐老其人,人们都已耳熟能详了,然对其诗,却不一定很熟悉。他在秦城监狱坐牢时用紫色药水在马列著作中写了不少诗,后来以《龙胆紫集》为名出了一本诗集。记得集中有一首怀念田家英的诗,其中有两句:“水暖先知犹在劫,信知佛法大无边。”特别精彩。然后是他在任中组部副部长期间,回湖南视察时写过十多首诗,曾转载在《新华文摘》上,中有:“喜看新竹枝枝秀,厌听官腔句句空。”!清新俊逸,公仆情怀。第一次见到李老是在湖北赤壁的一次全国诗会上,他在会上作了非常精彩的报告,一路报以掌声。记得他讲到胡耀邦死前曾约他长谈了六个小时,从中午一直谈到傍晚。他已把谈话內容整理成书,准备出版。他随即朗读了他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的一首悼胡诗:“天下奇冤一扫清,神州莫再有冤灵。此情此景张家界,活在人心便永生。”他又讲起王若水,他认为王若水是北大的骄傲,是个有真知灼见的很了不起的理论家。……王若水去世后,我拜读了李老十分深沉的悼念诗:“……横秋老气应如在,剥茧文章尚未烧。世上再无王若水,阑珊灯火黯春宵。”第二次见到李老是在前两年北京中华诗词学会换届会议上。会前照例照相留念。当时中央马凯等一批领导人都陆续到齐。队伍中不知谁突然惊呼:“李锐老到了,该鼓掌啦!”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仔细地凝视着李老,他虽然年届九旬,但仍然神采奕奕。心中忽然浮现出他《八十感言》中的诗句:“犹骑虎背进铮言。”眼睛不禁湿漉漉的。 (衔月楼诗话)之卅八 我曾经在一则诗话中讲到,根据钱仲联先生的看法,孔子的诗教中提倡的所谓“温柔敦厚”,指的主要是诗人而不是诗的本身。但是,往深处想,既然是个温柔敦厚的人,肯定不应写出与人的性情相违背的作品。现在回想起来,像黄巢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沖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那只能是造反派之诗。文革后期传说的军內某高层将领痛斥“四人帮”的诗:“娘们秀才莫猖狂,三起三落理应当。谁敢杀我诸葛亮,老子打他三百枪!”这只能是武人之诗。痛快则痛快矣,但只能发生在特殊的时候特殊的环境。所以古人把诸如“放屁”一类的词汇入诗视为一种“诗病”,这是有道理的。在与陈永正先生的一次交谈中,他说,你不知有无注意到,现在诗词界又流行一种新“老干体”。他说的应该就是时下流行的“骂曹”式的一种诗风。这些诗与老干体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讲形象思维,不讲诗的含蓄。从老干体的一味歌功颂德走到另一个极端:发泄骂娘。应该承认,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所处的现实中仍然不能摆脱“假恶丑”的困扰,仍然相当不能尽如人意。但是,偏偏诗歌却是“真善美”的天生使者。纵使是反对假恶丑的同时,也不能有失自己真善美的形象。纵观整个诗史,尽管诗有“兴、观、群、怨”,并强调“诗可以怨”,但却没有留传下粗声大气骂骂咧咧的东西。故郑板桥说:“搔痒不着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我很喜欢李商隐那些非常儒雅而又无比辛辣的讥刺昏庸的诗句。如:“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皆举重若轻,鞭辟入里,力重千钧。正因如此,他的诗才能百读不厌,弦诵千秋。(衔月楼诗话)之卅九 诗词,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但是因为它是植根于民族土壤的奇葩,自古以来就有向民歌学习的传统。看看诗三百,便知历代诗人是如何在它身上吸取精华。唐代诗人刘禹锡,便是善于从民歌中提取养料的高手。他的竹枝词,很多实际上就是民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花红易衰是郎意,水流无限是侬愁。”等。记得苏曼殊诗中有一句:“宝镜有尘难见面。”就是客家山歌中的原句。但是,我发现许多高明的诗人,学习民歌更多的还是吸收其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客家山歌中艺术手法十分丰富。其中有一种是循环往复手法。如:“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树死藤生缠到死,藤生树死死也缠。”又如:“送妹送到五里亭,送了五里难舍情。再送五里情难舍,十分难舍有情人。”等等。郭沫若诗中便有一些诗巧妙地运用了这样的手法。仅举其赠送《屈原》一剧中扮演南后角色的演员白杨的两首绝句为例。第一首是概括南后其人:“南后聪明绝等伦,谅曾误用陷灵均。不然龟策何须问,巧笑行将事妇人。”点出其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白杨的表演却又是如此的维妙维肖,如此的出神入化。第二首便采用了循环往复的手法:“南后可憎君可爱,爱憎今日实难分。浑忘物我成神化,愈是难分愈爱君。”这是一种大而化的艺术提炼手法,使诗词魅力达到极致。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这恐怕就是诗词之所以根深叶茂、生生不息的原因。 (衔月楼诗话)之四十 记得在一九九零年左右,《羊城晚报》副刊《花地》刊豋了贺苏的《无题二首》。诗文如后:
(14)、用心做人,用爱做事!忘记昨日所有的烦恼,今日依然是初升的太阳!
(15)、师哥,玫瑰到了花期,我很想你——《碎玉投珠》纪慎语
(16)、旁边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身后是明明暗暗的灯火,沿河十里,从古亮到今长长久久。
(17)、希望阳光再暖一点,日子再慢一点,猫的陪伴再久一点。
(18)、拥抱孤独之后,时间会让你发现自己的力量无穷。
(19)、我也不希望你们为我流一滴眼泪,平白脏了我轮回的路。——《提灯看刺刀》
(20)、早期章回小说均为世代累积型作品,其创作方式就是胡适所总结的那样:“传说的生长,就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个中心的‘母题’(Motif),你添一枝,他添一叶,便像个样子了。后来经过众口的传说,经过平话家的敷演,经过戏曲家的剪裁结构,经过小说家的修饰,这个故事便一天一天的改变面目:内容更丰富了,情节更精细圆满了,曲折更多了,人物更有生气了。”章回小说的文人写定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一部章回小说由某一文人写成之后,其后不断有文人对它进行修改加工,直到出现一个比较精美的定本。罗贯中创作的《三国志演义》,其原本不是现存的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清初的毛评本《三国演义》,应该是一种比《三国志平话》繁复,比明嘉靖本简略的本子。
2、原耽推文
(1)、“相较于没有边际的夜空,一颗星的光芒如此微弱。但只要他在,就不是纯粹的黑暗。”——稚楚《我只喜欢你的人设》
(2)、经年痴心妄想,一时走火入魔。——《杀破狼》
(3)、元末明初,施耐庵所作《忠义水浒传》也不同于现存的明万历本《水浒传》。郑振铎曾推测:“这部元末明初的改作本子,也许与原本大异其面目。但他们的文笔却也许不会比近日发现的《三国志演义》原本(即弘治本,应为嘉靖本)高明了多少。”“其文辞一定不会高过弘治本的《三国志演义》,其叙述描写,一定是很简率的。”“罗氏的原本一定只是分作二十卷,每则一个标目。且这个标题一定是单句的,决不会是分作一百回或一百二十回,也绝不会具有对偶的回目。”郑振铎认为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不同于明万历本《水浒传》是正确的,但认为与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近似则不准确,郑氏似乎忘了,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也不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原本,该本仍然在演变过程中,并且不断地被后人修改。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和万历本《水浒传》不能作为章回小说成熟于元末明初的依据。
(4)、 目前最大的疑问,主要集中于江户后期民间受众究竟出于何种目的阅览戏曲文本。以远山荷塘为代表,文化、文政年代以后,日本民间广泛引用中国古典戏曲唱词、题目,相关例证不胜枚举。然而,《谚解校注西厢记》究竟是为何人所作,目前依然迷雾重重。
(5)、我会等你到三十五岁,但是我永远都到不了三十五岁,所以我会一直等你。
(6)、三月天气佳,大地晴晖霭。秀野发葳蕤,芳林拂爽籁。兰泽已暖和,苹洲芳草采。采之欲遗谁?远道友朋在。缟纻以摅怀,披襟犹缓带。大化悲推迁,逝川流不待。日月其迈征,王孙颜色改。百年如飙尘,唯饮得真宰。莫作守财奴,莫为穷措大。饮能留其名,一醉地天隘。绿酒开芳颜,无为恒安泰。赓歌起新声,高眄邈四海。(2031梅州)
(7)、我只是觉得一个人如果付出了善意,却没有得到回报,不应该是这样的。——《天官赐福》原耽小说中青春无悔的励志句子(篇二)你是我打算共度一生的人——《默读》骆闻舟
(8)、“第一次送你,也是第一份礼物。我挑了最美的花,四季给你,孟先生请笑纳。”——《穿堂惊惊琵琶声》
(9)、天下壮丽江山,吾与你共享。世间轰烈快事,吾与你分尝。唯有灾难,吾一人独挡——《凤于九天》
(10)、硬着扑面而来的风,点点星光,以及街道两边那道无限往外延伸,延至天边的光。
(11)、想要陌生的风景和窗,又想要熟悉的早餐和床。
(12)、后视镜里是一轮落日,他是能拖住太阳的少年。——《白日事故》
(13)、"长留,长留,我为你取名为长留,为什么你却不能长留?”——谢长留
(14)、(55)周作人:《明治文学之追忆》,第459页。
(15)、《新生》的介绍翻译方向便以民族解放为目标,搜集材料自然倾向东欧一面,因为那里有好些“弱小民族”,处于殖民地的地位,正在竭力挣扎,想要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俄国虽是例外,但是人民也在斗争,要求自由,所以也在收罗之列,而且成为重点了。(69)
(16)、太多曾沾沾自喜誓必珍惜的情谊败给时光的腐朽败给自以为是的长久。
(17)、不一定,别人失望不失望我不在乎。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有些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自己是希望。
(18)、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文化与伦理政治的双重压力下,禁欲主义一度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意识。当时,人们对于性爱可谓谈虎色变,《金瓶梅》由此而成为研究“禁区”,更遑论关于性描写了。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打破陈规,逐渐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思想文化领域中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等风靡一时,崇尚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和享乐主义等一变而成时代风气。在这种情况下,《金瓶梅》随即得到解禁,并很快成为出版牟利的热点,各种《金瓶梅》的删节本纷纷问世,而且删节字数越来越少。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金瓶梅词话》时删减19174字,至2000年再版时仅删了4300字。与此同时,谈论《金瓶梅》性描写的文章也越来越多,而肯定其性描写价值与意义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多数研究者认为,《金瓶梅》中的性描写,与明中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把“好货好色”作为人类自然要求加以肯定的进步思潮有关,它对晚明社会性纵欲风气所作的全方位揭示,是无可厚非的;《金瓶梅》所写的性放纵、性自由、性享乐等,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情欲的正当性和不可抑制性,这对晚明理学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有力的冲击,具有反礼教禁欲主义的进步文化意义;另外,《金瓶梅》中的性描写,还是作者“刻画人物性格心理、构架人物命运、完成其艺术目的的重要之笔,反映着作家的文化——艺术观念,是小说不可分割的有机成分……把性作为揭示人物性格心理、昭示其命运的重要艺术角度,这本身就是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美学进步,一种突破性的贡献”。当然,有部分学者认为,《金瓶梅》的性描写不只是肯定人应拥有并享有正当的人欲,还在于对封建没落阶级的滥肆纵欲、荒淫享乐予以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其性描写虽然是为了暴露西门庆的邪恶,并且有其历史和时代的必然性,但毕竟有污染视听、引人堕落的负面作用;其性描写违背了生活与艺术的真善美,迎合了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并没有多少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但从总体来看,肯定《金瓶梅》性描写价值的意见和观点明显占有压倒性优势,导致否定者的声音几被淹没。
(19)、我愿供灯千盏,照彻长夜,即便飞蛾扑火也无所畏惧。但我不愿因为做对了对的事情而低头。——《天官赐福》
(20)、除了几处不得已的地方,几乎是逐字译。(38)
3、原耽值得摘抄的神仙句子
(1)、莺啼日暖远山青,草木葱葱入画屏。绿野生烟飞紫燕,池塘漫水出蓝萍。沂风雩舞欢春日,香茗诗情醉玉亭。一善能修千载福,柔肠孝道感天庭。(2031梅州)
(2)、你害怕什么?如果是我的话,骨灰会被送出去,他是想挫伤骨灰还是玩呢?
(3)、(4)鲁迅1932年1月6日给增田涉信,《鲁迅全集》,第13卷,第474页。
(4)、飞扬的少年最动人心,奔跑的时候像是穿越了光阴。——《某某》
(5)、只要是你叫我,就算是在坟墓里,我也会有一股力量,站起身来。
(6)、我愿供灯千盏,照彻长夜,即便飞蛾扑火,也无所畏惧,但我不愿因为做了对的事情而低头。
(7)、当然,或许不能说他们的话都是危言耸听,而应该说他们有关阅读《金瓶梅》会产生什么样的生理反应进而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的评述,或多或少是有其自身的体验在内的,也就是说,读《金瓶梅》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反应。当今传播学者经过调研已证明,媒介内容可以触发接受者的想象与行为倾向,“人们通过大众媒介看、读或听到一桩事件,脑海中与该事件意义类似的思想很快被激活,而且……这些想法反过来又能激活其他语义相关的思想和行为倾向”。据此,人们阅读《金瓶梅》中涉及性爱描写的内容,自然会引动与性爱相关的幻想并诱发性冲动与性行为倾向。现代传播学者还曾就情色作品可能会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调查与实验,发现情色作品的确会引诱生理唤醒和性唤醒水准的提高,强化与之相关的情感体验,其持续的效果是不由自主地老想起那些内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接触作品中的性内容会导致性冲动与性行为。就《金瓶梅》的阅读来说,在明清时代由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对男女自由接触的限制很严格,因而阅读者即使产生了性幻想和性冲动,也不容易转化为实际行动。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情况特殊,这种由小说诱发的性觉醒也可能会引发现实中性行为的产生。对此,一些明清小说作品如《金石缘》《蜃楼志》等,就曾写过某少女阅读艳情小说后想入非非,受到男性勾引,轻易作出越轨之举的情况。
(8)、藕断丝连这个词听着暧昧缱绻,只不过是背道而驰又非要耗着而已,耗到足够远足够长,就能断的干干净净——《某某》
(9)、(9)直至最近,对于《斯巴达之魂》是翻译还是创作,鲁研界仍有争议。鲁迅自己向来是把《斯巴达之魂》说成是翻译的,在它的前言里,他自称是“译者”,说“译者无文,不足模拟其万一”。鲁迅:《斯巴达之魂》,收入《鲁迅全集》,第7卷,第9页。后来在《集外集》的《序言》里再谈到《斯巴达之魂》时,便说明他是从日文把它翻译出来的,“大概是从什么地方偷来的,不过后来无论怎么记,也再也记不起它们的老家”。同上,第4页。不过,人们至今始终没法找到《斯巴达之魂》的“老家”——它的原著。因此,过去人们用“编译”“兼有翻译和创作成分”来形容《斯巴达之魂》,甚至有学者认定“《斯巴达之魂》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蒋荷贞:《〈斯巴达之魂〉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载《鲁迅研究月刊》1992年第9期,1992年9月,第12—18页。
(10)、你才二十几岁,就担心这辈子再也遇不到喜欢的人了。余生很长,何必慌张。
(11)、故事本身三观不正。义城篇主角之一薛洋,因为晓星尘被欺就挖欺凌人的眼。后期被作者强行洗白,我感觉我的三观受到了扭曲。
(12)、他用了十年的时间,让她对他卸下心防,他不求她能彻底原谅自己,只要能让他这么陪在她身边就足够了……——沈绾绾傅承霖
(13)、“只要没有郑重其事的开始,就不需要刻意说一声结束。退路一直都给你留在那里,毫无阻拦和顾虑,没有谁会难堪,连台阶都不需要铺。这是冲动包裹下最理性的办法了。”——《某某》
(14)、(50)王宏志:《民元前鲁迅的翻译活动:兼论晚清的意译风尚》,收入《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第183—217页。
(15)、——以日本江户时期新发现的唐船舶载资料等珍稀文献分析为中心
(16)、我想把自己囚禁在遇见你的那个夏天里。有蓬勃的热气、滂沱的雨水、突如其来的你,和爱情。
(17)、(8)周作人:《知堂回想录》,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71年,第128页。
(18)、 此书一出,而青年子弟,因得闲于曲牌,溺于秽史,习惯自然,心雄胆泼,以媟戏为快,以谑浪为高,以纵观妇女为乐事,以侈谈闺阃为新闻。从此屐邪径,污血刃,削功名,折寿禄,累妻女,辱子孙,行径不堪,祸变不测。噫,言及此,不禁为天下青年子弟,一齐恸哭!
(19)、我想让你一辈子安心,换我来提心吊胆。——《娘娘腔》
(20)、当我和岁月一起,逐渐老去。光阴经了岁月的蜕变,便散了,淡了,可是关于流年的时光,却依然刻骨铭心。
4、原耽最虐心最催泪的句子带书名
(1)、宇宙浩瀚无法私有,但却可以寄存于追寻理想的眼中。
(2)、在最深的红尘,看惯日子如指间沙,只是关于你所有,是隐入心底的念,生生不息的沉潜。不问过去,还有眷恋;不问未来,还有怀念。如此清净,已成一种安在。在尘世飞扬里,舞动际遇的真言。
(3)、列国文人,行事不同,而文情如莫不有哀声逸响,迸发其间。(页364)
(4)、认定了的路,再痛也不要皱一下眉头,你要知道,再怎么难走都是你自己选的,你没有资格喊疼。——佚名
(5)、周作人先生译的小说,是极好的。那宗直译的笔法,不特是译书的正道,并且是我们自己做文的榜样。(42)
(6)、五四以后,中国出现了翻译“被损害民族”的热潮,《新青年》《小说月报》,以至稍后的《译文》《矛盾月刊》都出版过东南北欧文学译介的专号。在“本质”上来说,这些都与周作人在《域外小说集》里所译介的作品相接近,而它们的出现和受到重视,证明了上引鲁迅说话的正确性:《域外小说集》该有它存在的价值。
(7)、希望你永远快乐,任何选择之后都洒脱。——《刺青》
(8)、文章一科,后当别为孤宗,不为他物所统。(页30)
(9)、做尽了坏事,还想得到别人的垂怜,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啊——魔道祖师
(10)、别训练了,去把你们的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什么的召集起来,我给你们讲讲我和于炀的故事——《AWM绝地求生》
(11)、有的人可以杀,有的人不可以;有的事可以做,有的事不可以。
(12)、他们身后,跟着那艘湿漉漉的旧船,它搁浅多年残破不堪,如今满载骸骨,尽然又能乘风破浪了——《全球高考》
(13)、让我看看是哪个幸运的小朋友在听我和于炀的故事——《AWM》祁醉
(14)、阳光依然干净,星河依然灿烂,世界也依然在长久深情中缓缓朝前走,于是时间奔流,得以见证人间,在漫长岁月里所有永恒和不朽——《黑天》
(15)、再次相聚之前,谢谢你带我回到这人世间——《破云》江停
(16)、他用了十年的时间,让她对他卸下心防,他不求她能彻底原谅自己,只要能让他这么陪在她身边就足够了……——沈绾绾傅承霖
(17)、我爱你,不论你是男是女,不论你以任何种形态出现,是一株草还是一棵树,我都会爱你。
(18)、他始终到老都没有结婚。熟习他的人都晓得,他所爱的人的头衔,和他车子的副座一样,任何人都不能碰,永远都是空着的。或者是,早就已经被填满了。
(19)、英雄不该是这样的结局,不该被辜负,不该这样离开——《穿堂惊掠琵琶声》
(20)、我想有一天国家昌明,我的将军,不必死守边关。
5、原耽里那些惊艳的环境描写
(1)、我以为逗你笑你就会喜欢上我,但是我居然输给了让你哭的人。
(2)、每一个人的上下求索,都是从亲手将父辈埋进土里那一刻开始的。
(3)、人生两大无奈的事情——无法抗拒的死亡和无法拥有的爱情。《最爱你的那十年》
(4)、别轻易认输,别总是对自己说没有办法。人生中许多事,只有经历过,苦过,疼过,才能真懂。
(5)、疼痛像是无休止的烈火,焚烧着沈泽川的躯体。他在黑暗中梦着大雪飘飞,纪暮的血,天坑的冷,还有在萧驰野面前生受的这一脚。
(6)、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
(7)、所有念念不忘都是一厢情愿,所有事与愿违都是理所当然。
(8)、(48)《周作人文类编·中国气味》,第459页。除这篇外,还有就是1908年的《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文论之失》,下文会有讨论。
(9)、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10)、我国生我养我,我与我国同生共死。——《长相守》
(11)、这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文学能移情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它影响社会的因素。同样是写于1907年,周作人在独立翻译哈葛德《红星佚史》后所写的序文也说出了相同的意思。他说自己也知道这本书“无益于今日之群道”,不像最近人们要“以说部教道德”。不过,他强调小说是“文之属”,“学以益智,文以移情,能移人情,文责以尽,他有所益,客而已”。(88)这种思想跟他后来在《自己的园地》里所表现的其实是相差不远的
(12)、不讨厌不就是喜欢,喜欢不就是爱的死去活来,爱的死去活来不就是非我不可。
(13)、朝暮与年岁并往,然后与你一同行至天光——《天光》
(14)、汉白玉佩珍珠扣,只等朝夕与共到白头。——《碎玉投珠》
(15)、“伊墨,我与你殊途同归,可好?”——《遇蛇》
(16)、《金瓶梅》研究中经常会涉及其抄传、出版、禁毁、删节以及性描写的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皆与传播有关。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论者关注较多的是《金瓶梅》的传播方式、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等。不过,从研究方法上看,多数论者似乎并未从传播学的理论视角来观照、阐释《金瓶梅》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现象或问题,诸如在人际传播中一些文化名人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出版传播中为何有那么多人片面夸大《金瓶梅》的负面效果,为何会出现《金瓶梅》的禁毁、删节与分众传播现象,怎样看待《金瓶梅》性描写评价中出现的褒贬轩轾、此起彼伏的效应,等等。鉴于此,本文拟采鉴传播学理论对《金瓶梅》传播的若干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期有效拓展目前的研究思路。
(17)、不过,从文类——短篇小说——的角度入手去解释《域外小说集》不受欢迎的原因,其实不完全是错误的,只是重点不应像鲁迅所说的在其篇幅的长短。应该同意,作为一个独特文类的西方的短篇小说,对清末的中国读者来说的确是陌生的,甚至到了1918年,胡适(1891—1962)在北京大学国文研究所做演讲,还是以《论短篇小说》为题目,且劈头的第一句便是“中国今日的文人大概不懂‘短篇小说’是什么东西”。他指出,那时候的报纸杂志里面,凡是“不成长篇的小说”都叫作短篇小说,但“其实这是大错的”,因为短篇小说具有特别的性质,不是因为篇幅不长而被称为短篇小说。他给短篇小说下了一个定义:
(18)、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撒野》
(19)、宁在地狱称王,不在天堂为奴。——《天神右翼》
(20)、弱水三千只,一个人喝灯三千只,一个人燃线三千只一个人心良辰三千只一个人欢乐。
(1)、 人生的游戏不在于拿了一副好牌,而在于怎样去打好坏牌,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勇于超越自我者,才能得到最后的奖杯。
(2)、只要是你叫我,就算是在坟墓里,我也会有一股力量,站起身来。
(3)、“经年痴心妄想,一朝走火入魔。”——《杀破狼》原耽小说中令人惊艳的神仙句子(57条)原耽小说中令人惊艳的神仙句子(篇一)天总会亮的,没有太阳也会亮的。
(4)、为你,灯光三千,为你,花开满城,为你,所向披靡。
(5)、没有了……怪物都清理干净了,我是最后一个,你可不可以把我关在你家?——默读
(6)、他们走得不紧不慢,袍摆轻扫却了无尘埃,山道弯袅,岁月漫长,停停走走便是遥遥一生了——《铜钱龛世》
(7)、两个人相遇,是小概率的事,两个人相爱,是最美好的事。遇见的都是天意,拥有的都是幸运。
(8)、“三号路依旧长得没有尽头,梧桐荫还是枝繁叶茂,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梢,彼时他们正当年少。”——《某某》
(9)、飞扬的少年最动人心,奔跑的时候像是穿过了光阴。《某某》
(10)、如果可以,我愿意你把我当成踏脚石,过河拆的桥,向上爬要踩的尸骨,活该千刀万剐的罪人。但我知道你不会。
(11)、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12)、难过的时候找不到一个人陪的感觉,真是糟糕透了。
(13)、对你的喜欢我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只不过从如火如茶变成了不声不响。
(14)、路好不好走,也许我不能决定,但走不走,却只有我能决定。
(15)、鲁迅有关《域外小说集》第二个重要论述,更是广为接受的,那就是涉及选材的问题。上文说过,《域外小说集》选译了北欧、东欧以及俄罗斯作家的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里,的确是像鲁迅所自诩的“异域文术新宗,自此始入华土”,原因是在这以前,小说翻译只集中在英、法、美等国家的作家上,北欧、东欧以及俄罗斯等作家几乎是无人问津的。俄国作家中,在当时只有托尔斯泰(LeoTolstoy,1828—1910)较为人所熟悉,他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共12篇早在1907年便在香港出版。托尔斯泰以外,可以列举出来的便只有屠格涅夫(IvanTurgenev,1818—1883)、普希金(AlexandrPushkin,1799—1837)、高尔基(MaximGorki,1868—1936)、契诃夫(AntonChekov,1860—1904)及莱蒙托夫(MikhailLermontov,1814—1841)的各一篇而已。东欧和北欧的作家译得更少:
(16)、为遇一人而入红尘,人去我亦去,此身不留尘——魔道
(17)、下面看美图本图像第7叶a面。这幅图中央有太史慈和孙策打仗,后面有一座山,山后兵士们在打仗,图像构图和耶鲁本、东京本一样,但看不到耶鲁本和东京本的裂隙。再看耶鲁本和美图本图像第7叶b面。与第7叶a面一样,耶鲁本中的那条裂隙,在美图本中也看不见,而且美图本图像右边中央有“黄诚之刻”文字,耶鲁本却没有。可见,美图本和耶鲁本、东京本好像是不同版本。既然美图本和耶鲁本、东京本是异版,那么谁是原刻本,谁是复刻本呢?仔细比对耶鲁本和美图本“孙策大战太史慈”图像可知,孙策、太史慈等人物表情不同,美图本人物(孙策和太史慈)面部样子比耶鲁本更清楚,而且图像左上方有四个兵士和两匹马,左边马的鬃毛,美图本要比耶鲁本更细致。由此可知,美图本可能是原刻本,耶鲁本是复刻本。
(18)、为你战死,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耀。——《天官赐福》
(19)、“第一次送你,也是第一份礼物。我挑了最美的花,四季给你,孟先生请笑纳。”——《穿堂惊惊琵琶声》
(20)、不愿清醒,宁愿一直沉迷地放纵。不知归路,宁愿一世无悔的追逐。
(1)、不是说《域外小说集》里没有一篇作品包含政治性。《四日》透过伤兵倒在战场,一直得不到营救的心理描写,流露出非战的思想。《灯台守》写波兰老翁得到波兰诗人的诗集那种失神状态,表现了浓烈的爱国情怀。《塞外》透过被流放者的对话,写出流放在“鲜卑”(西伯利亚)无休止的苦楚,间接控诉了俄国的政治;较直接地批判来自无政府主义者斯谛普虐克的《一文钱》,小说一开始即说在没有地主、长老及商贾时,“民生乐康,至自由也”,但经“魑魅”使计,制造了地主、长老和商贾后,“农遂无复安时”。这是对建制的嘲弄。可是,即使这些小说具备了政治色彩,但并不见得有反抗的意识。《四日》的结局是伤兵得救,只需截去一腿,医生说这只不过是“小事耳”,是得到神的保佑。《灯台守》中的老人,最后是丢了工作,“复上漂流之道”。
(2)、也许,喜欢的东西是碰不得的,不碰它它就能一直保持原样,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好。可摆在自己面前,看多了摸多了,反而会侵蚀掉它原来的美。
(3)、不要忘记开花就好,那是当你还是一颗种子时就与生俱来的梦想。
(4)、不过,周作人的“革命”从来只是停留在纸笔上的。如果我们说鲁迅至少曾经想过参加实际的革命行动,而且在革命军到达绍兴时曾亲率学生迎接,周作人却没有这样做,即使是辛亥革命爆发,他身处绍兴,却只是“一直躲在家里,虽是遇着革命这样大件事,也没有出去看过”从来,周作人都是以一种平和冷淡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面对政治。他那篇《新村的理想与实际》虽然写于1920年,但当中所谈到的态度是向来一致的:
(5)、其中的失与得,乐与苦,百般滋味,如人饮水。我自知其苦,也自得其乐。——《影帝》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