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滥竽充数的故事(文案63句)
滥竽充数的故事
1、滥竽充数的故事寓意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当时有个南郭先生,他不会吹竽,但却钻空子,托人向齐宣王推荐自己。声称自己技术高超,齐宣王信以为真,就把他编在乐队中演奏。
(3)、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
(4)、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5)、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竟然可以得到赏赐,一旦要自己凭真实本领单独演奏时,南郭先生就只好逃之夭夭了。这个寓言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南郭先生也成了滥竽充数者的代名词。
(6)、“滥竽充数”成语故事的背后,应该还有故事。
(7)、读书的时候我就有个感觉,这个南郭先生脸皮有点厚,要是我,绝对没有这个胆量站在乐队里装模作样的。假如换作你,你敢“滥竽充数”吗?估计你也没这个胆量的。
(8)、其实,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还装出一副动情很忘我的样子,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宣王也根本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9)、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0)、(16)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像如今的笙。
(11)、买了两斤橘子,回家却发现被骗了,里面有好多坏橘子滥竽充数。
(12)、滥竽充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13)、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14)、南郭先生不是吹竽的料,所以他没兴趣去学吹竽。这样看来,我们该笑南郭先生“滥竽充数”,还是该笑齐宣王用错了人?
(15)、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16)、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7)、光武帝统治期间,东汉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大大发展。铁制农具的改进,牛耕的普及,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使生产技术大大提高;冶铁技术的改进,使铁的产量大为增加;精美的铜器、漆器、丝织品反映出高超的手工业工艺;通都大邑商业繁荣,商人的足迹远至西域和国外。
(18)、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19)、小明为了获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赛中滥竽充数,最后还是被老师发现了,真是玩火自焚。
(20)、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他这是招徕生意之一道呢,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2、滥竽充数的故事
(1)、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2)、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3)、 后人对这则故事多有评说,一般是批评南郭先生的多。说他做人不诚实,不懂装懂,违背了中华民族“诚实做人、老实做事”的优良传统,还有的批评他缺乏“自知之明”,明明知道自己不会吹竽,还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混入“皇家乐队”,既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也有的批评他没有进取心、没有危机感,能混进“皇家乐队”也不是件容易事,应该扎扎实实给自己补补课,即便成不了一流乐师也有可能混个二流、三流的,最后的下场也许不会那么尴尬……这些批评都很在理、很深刻。
(4)、记者调查了解到,在特价房这支新生队里也不乏一些滥竽充数之辈。
(5)、经过几十年的经营,东汉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光武中兴”。刘秀的勤奋工作,感动了文武大臣,也感动了他的儿子。有一次,皇太子怕那样下去会影响父亲的健康,便劝道:“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生之福,愿颐养精神,优游自宁。”大意是:陛下,你像夏禹、商汤一样的英明,却不能像黄帝,老子那样善于养身之道。我们希望你注意身体健康,抽出时间安静地休息一下。
(6)、齐王一听,欣喜万分,如获至宝。从此南郭先生就过起了滥竽充数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了,他可不喜欢300人合奏,只喜欢独奏。没有真材实学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
(7)、吴桦姐姐您好,宝贝叫妍妍,是甘肃省戎威幼儿园中三班的小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听了吴桦姐姐的故事后,宝贝就非常喜欢,一年多过去了,每天睡觉前都要听吴桦姐姐讲故事,周末的时候也要听了吴桦姐姐的故事后才起床,5月17日就是宝贝的5岁生日了,宝贝每天听到吴桦姐姐给那么多小朋友送祝福,她也非常想得到吴桦姐姐的祝福,希望吴桦姐姐能满足她这个小小的愿望,宝贝也祝吴桦姐姐越来越美丽!
(8)、(辨形)滥;不能写作“烂”;竽;不能写作“芋”或“竿”。
(9)、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10)、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11)、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
(12)、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一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于是,就在宣王大张旗鼓的挑选乐师时,他便踊跃报名了!而且还在宣王面前吹嘘自己很会吹竽。很快,他也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从这以后,南郭先生和其他的乐师们一起,每天吹竽让宣王听,还和大家一样享受着皇宫里优厚的待遇。他沾沾喜喜,天天偷着乐。
(13)、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14)、刘秀微笑说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15)、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16)、5月17号儿子要过六岁生日了,自从去年听到班上小朋友的生日点播以来,一直盼着自己的生日点播,今天终于等到了……三年来,在幼儿园老师、小朋友们和吴桦姐姐故事听听的陪伴下,儿子一直很快乐,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尤其是家里有了小宝以后,你和爸爸妈妈一起爱他,你真得做到了“大哥大”!希望儿子永远开心快乐!爸爸妈妈和弟弟永远爱你!孩子信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幼儿园大五班杜承源。
(17)、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
(18)、齐湣王:他也同齐宣王一样,但一个一个听,势必花更多的时间在享乐,而忽视朝廷的公务。常此以往,国将不国,好一个滥竽治国!
(19)、齐宣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留在乐队中正是因为齐宣王的识人不清。一国之君识人不清?这与他的虚荣、好讲排场分不开。三百人的乐团,在现代也是很少的,著名乐团更是少有满足300人,即使现在人很多。无怪乎南郭先生敢“欺君”。
(20)、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3、滥竽充数的故事作文400字
(1)、前两天晚上打开电视机,正好播放成语故事,于是又听了一遍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故事。
(2)、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3)、如果你喜欢《大龙哥哥的睡前故事》就把这个故事转发到你的朋友圈,你的支持是大龙坚持的源动力。
(4)、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5)、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6)、他其实一直都只是在他单位滥竽充数,老板因为觉得他是亲戚,所以没有解雇他。
(7)、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
(8)、齐宣王有一个爱好,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演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就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可以受到特别优厚的待遇。
(9)、刘秀在为期间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以安定民生。他下诏恢复了西汉景帝时期三十税一的旧制,并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田,安置流民,赈济贫民。这样一来,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都大大减轻。农民安居乐业,生产得到了大大恢复。他还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除此之外,刘秀还积极兴修水利。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刘秀裁并了四百多个县,精简了官吏,在地方废除了掌握军权的都尉。
(10)、(释义)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11)、(释义)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12)、南郭先生也有很多的优点:能够毛遂自荐,主动请缨;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皇家吹竽乐队中混迹,而不被识破;能够一眼看透齐宣王的喜好,冒欺君之罪,以假作真,非一般人可以想象;而后主动下台走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13)、三百吹竽的人:与南郭先生长期共事,必知道其不会吹竽,但从不向王汇报。典型的官官相护,明哲保身,对周围的不正之风听之任之,助长其发展,难道其中没有更多的南郭先生吗?他们对先王必是感激不尽,宣王从不管他们的能力好坏,能吹就行,不会吹也可以,宣王要的排场和热闹。对齐湣王必没好感,人人过堂,竞争压力,朝不保夕。
(14)、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可 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 谁看得出来!
(15)、(10)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廪:粮食;食:供养。(有争议,因为可能是拿几百人的口粮供养他)
(16)、滥竽充数说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尤其喜欢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合奏。南郭处士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吹竽技艺高超,齐宣王信以为真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17)、滥竽充数的成语含义为“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这个成语还包含了“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的词义。
(18)、这个成语故事中南郭先生在乐队中装模作样地凑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用不好的东西混在好东西里充数。
(19)、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那就是“滥竽充数”。想知道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吧。
(20)、前几天再次看了这个成语故事后,又有新的发现:南郭先生其实不是吹竽的料,把南郭先生放在吹竽乐队当个吹竽手,完全是放错了地方,属于人才浪费。很多人忽视了不能吹竽的南郭先生身上还有个最大的本事,就是特别能沟通,特别能吹。你看他对吹竽一窍不通,竟然能把齐宣王说得心花怒放,认定他是个了不起的乐师,这可是真本事啊。更让人佩服的是,他“滥竽充数”了几年,竟然没有被人看出来,演技比奥斯卡获奖演员更棒,这本事谁有?这就证明了我的一个猜测:如果齐宣王用南郭先生用对了地方,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南郭先生应该有比吹竽更好的职业发展。至于怎么个职业发展,那我就讲不清喽。
4、滥竽充数的故事简短
(1)、每当别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会低调的说他是在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 奏」。由於他学得维妙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3)、 其次,从工作环节上看,齐宣王特别喜欢“搞大呼隆”、“吃大锅饭”,每次演奏“必三百人”,吹好吹坏一个样、吹响吹不响一个样,缺乏必要的考试机制和奖惩机制,南郭正是钻了齐宣王政策的空子,才能长期在王宫里混下去。假如一开始,齐宣王就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活像齐湣王那样让乐师们一个一个地演奏,还会产生南郭先生吗?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源于网络整理,权益归原著者所有,本站仅作效果演示和欣赏之用;
若以上展示有冒犯或侵害到您,敬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谢谢!